聚焦脱贫攻坚 聚焦特殊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

您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基层动态 > 正文内容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托起家门口养老“幸福圈”

——宁陕县聚焦养老服务需求,扎实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周红艳 赵商睿时间:2023年01月30日15时00分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养老问题关系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福祉。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怎样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宁陕县聚焦老年人所盼所需,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全力打造家门口养老“幸福圈”。

老有所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宁陕县积极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现已建成公办农村敬老院7所,公办民营社会化养老机构1所,农村互助幸福院5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个,养老延伸服务站点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个,满足城乡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农村互助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配有棋牌室、休息室、活动室、便民食堂等服务场所,并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休息娱乐和精神慰藉等基本服务,丰富城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大力提升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和安居环境,先后对四个敬老院实施消防改造,对所有敬老院居住环境进行了提升,将中心敬老院改建成县级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机构,对老年人生活区实施无障碍改造,配备协助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的辅助器具和护理型床位,不断提升敬老院安全管理水平以及照护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县医联体作用,各养老机构分别与县医院、县中医院、镇卫生院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持续为养老机构老人开展巡诊、转诊服务,最大程度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老有所依,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护理能力。为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和技能,促进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积极动员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养老护理员培训。各养老机构定期组织护理员开展养老护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通过知识讲座、视频授课、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和护理质量;动员148名有意向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人员参加安康市民政局统一组织的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县人社局联合市级培训机构在家门口对60余名脱贫劳动力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养老护理员队伍不断壮大;11名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有幸参加省民政厅组织的养老服务人才“千人培训”计划,接受了包括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才、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社工、养老康复等内容的系统培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本领、提升了能力。目前,全县养老机构121名养老护理员都持有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为努力打造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尊老敬老的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我县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宁陕县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当中的佼佼者可以代表宁陕县参加市级竞赛,与兄弟县区同场竞技、比学赶超,有力促进了全县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提升了队伍专业水平。

老有所乐,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关爱活动。县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承接机构为全县80个村(社区)配备了民政协理员,每月定期对分散特困人员、留守独居孤寡老人开展上门探访,开展代办跑腿等关爱服务;村(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活动,不定期对辖区留守老人开展探视,上门为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全县1140余名特困供养人员,敬老院集中供养率全市第一,重度残疾特困对象集中供养率全市第一。敬老院里有集中供暖,有工作人员24小时亲情照护,衣食无忧。此外,敬老院建有生态墓地,老人去世后根据亲属意愿可由敬老院代办丧事,生前有保障、临终有关怀、逝后有尊严。同时,利用敬老院空余床位,为农村独居、高龄、重度残疾人等“非五保”困难对象实施低偿托养服务,解放了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双手”,他们可以安心出门务工挣钱养家,收到了“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良好社会效应。依托敬老院建立7个养老延伸服务站,为辖区及邻近村(社区)困难家庭失能、失智、高龄及空巢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卫生保健与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延伸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带到每家每户,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度健康晚年,乐享幸福生活。

          积极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下一步,宁陕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积极协调整合本级资金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步伐,织密织牢养老保障网,为实现全县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新向往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