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先进经验写进新华社《内参》,省民政厅将其作为兜底扶贫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人民网、工人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近年来,汉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发展理念,紧扣县情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建平台、企业支撑优运营、聚焦需求保供给”的基本思路,聚焦突出服务对象、增量服务设施、提质服务供给,大力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推动了全县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多层次构建、高质量发展。
聚焦特殊群体 为幸福养老“加码”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汉阴县的高龄、残疾、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日益增多,全县有全失能特困供养人员249人,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1045人。实施分散供养,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生活没有保障,存在极大的健康风险。
用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托起特殊老年群体的幸福安康,是“国之大者”,事关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百姓福祉。近年来,聚焦特困供养机构“有养无医”这一民生短板,汉阴县委、县政府把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列为民生实事重点任务强力推进,主要领导定期对养老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问题。
2017年起,汉阴县大胆探索,先试先行,率先在全市探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在敬老院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4所,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为有效解决农村“夹缝层”低收入家庭困难老年人敬老院进不去、养老院住不起的难题,2021年,建成双乳镇小型养老院,入住20余人。养护中心和小型养老院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养护中心派驻全科医生、执业护士,培训配备护理人员,让特殊困难老人享受到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双重保障”。
“现在我的生活起居有人看护,一日三餐都有保障,工作人员待我如同亲人……这样的好日子我从前做梦也不敢想。” 谈起现在的生活,失能人员吴兴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吃喝拉撒有人管不说,按摩、翻身、治褥疮还有专业医生,活着真好!”
吴兴胜因一次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无人照管的他常年躺在床上,身上长满褥疮。直到住进蒲双敬老院,吴兴胜的生活才有了起色,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特困供养是一个地区民生工作的底线,在某种程度上最能体现一个地区民生工作的力度和温度。汉阴县不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累计投入1.1亿元建成农村敬老院11所,设床位1400余张,入住特困供养对象1303人。2019年全县农村敬老院通过省民政厅“星级”评定,成为全市首个星级农村敬老院全覆盖县,特殊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优化服务供给 为幸福养老“加速”
秋日的暖阳洒满大地,走进汉阴县反哺堂老年公寓,整齐的公寓楼矗立在眼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漂亮。院子里,老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饶有兴致地打牌、下棋。医务室里,医护人员正在忙着为老人做康复。在这儿,老人们的生活怡然自得。
汉阴县老年公寓是该县“十三五”期间确定的重点民生建设项目之一,属汉阴县养老产业园总体规划的一期建设内容,也是当前着力打造的“三沈文化产业园”功能区之一。项目占地20亩,总投资5000万元,设计床位400张。
为激活养老服务市场,着力破解公办养老难题,2018年,汉阴县政府出台《汉阴县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试行)》,就公办养老机构固定资产、组织实施、收费标准、监管责任等难点堵点问题予以明确,厘清了政策边界、细化了具体标准,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出了政策遵循。
有了政策指引,推进改革就有了底气。2018年12月21日,汉阴县举行老年公寓公建民营签约仪式,成功引进拥有11年专业养老、康复、医疗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团队——陕西反哺堂养老服务集团。
“这里环境好,吃得营养,住得舒心,有个头痛脑热,医护人员就能及时处理,还能享受针灸、推拿、艾疗等服务。老年公寓还提供了各种娱乐方式,我们30多人成立了合唱团,生活很精彩。” 92岁退休老干部宋恩祥对反哺堂老年公寓优质的服务赞不绝口。
老年公寓里负责老年人日常照料的均是医护人员和专业护工,结合“亲情护理”工作模式,提供清洁卫生、生活照料、医疗保障、安全保障等全方位服务。生日party、合唱比赛、书法竞赛……开展的各种“走心”活动让老年人乐在其中。运营三年多以来,反哺堂老年公寓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
汉阴鸿济医养中心也是老年人养老的好去处。中心成立四年以来,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对每位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按健康级别进行分级护理,做到了“养老带医护,生活养病两不误”。
提供多元服务 为幸福养老“加温”
据统计,汉阴县有60岁以上老年人5.6万人,占总人口的18%,其中农村老年人口3.7万人,城镇老年人口1.9万人,老龄化严重。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课题。
近年来,汉阴县投入1300余万元,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个,易地搬迁社区养老服务站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15所,实现了城乡老年人福利机构全覆盖。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娱乐室、健身室、阅览室、书画室、亲情网络聊天室和餐厅,无偿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娱乐等基础服务,对就餐等服务项目实行低偿服务。
每天准时到南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卡”,已是张大爷的必修课。“原本怕退休后生活寂寞,在这里练练书法打打拳,一上午就过去了。中午在这里吃饭,饭菜可口,还不贵。”提及日间照料中心,张大爷竖起了大拇指。老伴去世后,日间照料中心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化发展,2021年6月,县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标,将城区4所日间照料中心交由有养老资质的医养结合企业运营。农村互助幸福院“牵手”各镇卫生院采取“两院融合”方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定期为老人体检,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县民政部门出台考核管理办法,对服务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养老机构,按照1至3万元的标准予以运营经费奖励补助,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米”,让幸福养老在家门口落地。
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成立了老年互助服务组,通过“结对互助”发展老年人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各社区党员干部、辖区机关在职党员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向老年人开展走访慰问、生活照料、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
环境舒适、生活便利、服务贴心……细数身边的变化,老年人深有感触,纷纷为美好生活点赞,那一张张笑脸,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写照。
“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竭尽全力推动新型养老服务的快车驶向千家万户。”谈到今后五年全县养老服务发展,县民政局局长沈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