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攻坚 聚焦特殊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

您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基层动态 > 正文内容

宁陕县建立兜底脱贫长效机制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衍子时间:2019年04月25日09时09分

2019年,宁陕要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然而,脱贫攻坚工作越往后越是硬骨头,兜底脱贫任务越艰巨。在决战决胜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作为负责全县“兜底保障一批”的政府职能部门,有责任有必要前瞻性研判、思考与谋划如何防范风险、建立兜底保障长效机制,为县委、县政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和做好稳定脱贫的后续保障工作贡献力量。经系统梳理、深入研判与认真思考,全县兜底脱贫成效、问题短板和长效机制可以分别概括为实现了“四大提升”、要注重防范“八大风险”和应织密织牢“八张保障网”。

一、兜底脱贫总体成效

宁陕县是全省四个“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试点县”之一,自试点县确定以来,我们立足实际、创新作为、克难奋进,全面建立了“1+2+N”兜底保障模式,即:围绕兜底对象“1”人不漏目标,把握城乡低保、特困供养“2”个重点,实施分类施保、渐退帮扶、重残重病单独保、临时救助、教育资助、残疾补贴、失能关爱、流浪救助、困境儿童保护、爱心超市、两项制度衔接、联席会议制度与民政工作标准化等“N”项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体系,为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基础,总体成效可以概括为“四大提升”。

(一)低保管理规范提升。严格按照低保操作规程和“三环节十步骤”受理审批程序,将符合低保条件对象整户纳入保障范围。以坚定的信念与坚决的态度通过为期5年的大规模清理整顿,清退低保对象2947人,实现了“政策保”全部清零,一改过去保人不保户、“错保”、“漏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做到了应保尽保、进出有序,让党的好政策如空气阳光般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群众满意度连年大幅攀升。

(二)供养水平大幅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出成效”的基本思路,分流域先后规划新建了覆盖全县11个镇的“一中心六区域”七所大型敬老院。制定“四搬四不搬”标准并指导各镇按“四搬”标准组织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敬老院实行“五制”管理,以房间管理“六无”标准与院民“十要十不要”行为规范,营造了各敬老院“地面看不见烟头、院内听不见吵闹、房间闻不到异味”的和顺、和美、和睦大家庭氛围,为每位入住老人打造亲情关怀的“避风港湾”,实现了集中供养精细化;对于与监护人亲情难舍且达到“四不搬”条件的散居老人,以各镇属地管理按“三同四一”标准细化监管责任,实现其“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分散监管常态化;建立了失能托养中心,全县151名失能半失能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服务人员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优先招聘,她们以崇尚的职业操守与强大的内心世界打破“四观”(性别观、生死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亲人般呵护老人,不仅让入住老人得到了精神慰藉,而且免去了其家人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兜底保障与就业脱贫的互促共赢,实现了失能关爱亲情化。

(三)救助保障能力提升。1000元以下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各镇,实行分级审批,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按照合疗、保险在前,救助在后程序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切实解决了贫困对象看病无钱垫付医疗费的难处;分类施保、渐退帮扶、重残重病单独保、教育资助、流浪救助、残疾两项补贴、困境儿童保护、两项制度衔接与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等配套措施全面落实,实现了政策全覆盖、救助无盲区、保障无死角。

(四)群众满意度提升。全县脱贫整县“摘帽”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期,越往后越是硬骨头,兜底保障任务越艰巨,止目前,全县兜底对象23453796人,占现有未脱贫贫困人口5420人的70%,兜底脱贫任重道远。做实做细兜底脱贫,打牢群众基础是关键。近年来,我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严把救助工作的申请、评议、审核、审批和公示关口,加大政策宣传、强化清理整顿、震慑偏袒照顾,营造了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保障环境,群众要低保、五保上访、缠访现象大幅减少,民政工作人民满意度连年提升,今年民调中心满意度调查和人大代表测评我局均位居部门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工作学习要紧跟时代,分析研判问题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以新时代新标准来审视甄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才能把问题看透找准,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民政工作作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推进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思想旗帜、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行政机构改革后,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代民政部门“三最一专”(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责定位,赋予了民政工作新内涵与新要求,新定义是准确把握当前民政工作属性、做好民生保障事业的基础和前提。一是政治性。民政工作关乎民生,最容易触及人们心里底线,引发社会关注;民政工作连接民心,最能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政工作凝聚民力,最能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事关人心向背,事关执政基础,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二是人民性。民政各项工作都关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民政工作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初心就是为民爱民,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站稳人民立场、深怀爱民情怀、践行群众路线、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社会性。民政工作多元广泛,社会关注度高,对上连着党委政府、对下连着人民群众,与社会和人民密不可分,做好可以广结善缘,促进不同阶层间的人际和谐与社会稳定,反之,则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复杂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象越来越多、群众诉求越来越高、程序要求越来越细、纪律约束越来越严、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民政工作复杂性和多元性凸显。我们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破解难题的“力度”体现民政工作的“温度”。五是紧迫性。民政工作量大面广对象多、点多线长工作忙,全县民政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基调,聚焦“三最一专”定位,践行“民政为民”理念,在“抓作风、补短板、防风险、出成效”上持续用力,加快构建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质量更优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开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走在新时代,围绕新定义,紧盯新目标,伴随全县“摘帽”步伐的不断加快,兜底脱贫要着重防范“八大风险”。

(一)对象识别不精准风险。部分镇对民政政策把握不透、审批程序把关不严,将不符合政策的对象纳入低保、五保范围,且在清理整顿过程中态度不坚决、清理不彻底。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风险。部分镇分类施保、渐退帮扶、重残重病单独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实时跟踪机制不完善,存在时间断档现象。

(三)动态调整不及时风险。少数镇没有根据救助对象家庭收入变化进行季度、半年、一年复核,低保分档调整不及时,没能及时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良性有序。

(四)制度衔接不到位风险。部分镇兜底保障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相互衔接不够,信息互通共享不及时,致使救助系统和扶贫系统信息不一致、数据不统一。

(五)侵占五保对象利益风险。部分镇存在少数党员干部或监护人为了侵占散居五保老人山林、土地、存款等个人财产和劳动力资源,背后蛊惑操纵不让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且分散监管责任缺失现象。

(六)交钥匙工程入住慢风险。县城、江口、太山庙三处敬老院交钥匙工程进度滞后,特别是幸福交钥匙工程进展异常缓慢,县委、县政府要求6月底前入住到位,止目前安置办还未组织验收交房子。且组织入住的附属建设、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等前期准备工作至少需2个月,就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面入住任务,如不采取过硬措施,势必将影响全县脱贫“摘帽”。

(七)连心帮扶不扎实风险。由于干部队伍在能力、精力和阅历等方面的参差不齐,少数连心干部在帮扶过程中有“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现象,存在工作不深入、感情不融入、措施不精准、帮扶不扎实、群众满意度不高问题。

(八)作风不严不实风险。少数镇民政干部身兼多职,经常以工作忙为借口,群众救助申请受理评议与上报资料经常出现延时慢作为现象。

三、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各项民政政策作为基本遵循,坚持“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克服站位不高“低层次”、要求不严“差不多”和工作不细“一般化”,以站位高一点、格局大一点、认识清一点、要求严一点、作风硬一点、安排紧一点、工作细一点、落实快一点“八个一点”要求,坚持重点任务提醒督办清单晾晒,有效防止指示“空转”、文件“睡觉”、会议“打折”、传达“模糊”、推进“变通”、完成“延时”现象,织密织牢“八张保障网”,确保全县所有兜底对象一个不漏同步够格共赴小康生活。

(一)织密农村低保保障网。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在执行原低保政策的基础上,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科学制定保障标准,确保农村低保标准稳定高于扶贫标准。严格落实“分类施保”、“渐退帮扶”政策,巩固扶贫措施带来的“造血”效果,防止“脱贫又返贫”。

(二)织密特困供养保障网。全县现有特困供养11221187人,集中供养649人,集中供养率为55%,整县脱贫“摘帽”时按80%的集中供养率,还需指导各镇动员前期摸底拟入住的332名五保对象全面入住三处交钥匙敬老院,并按“一事一议”妥善处置老人的山林、土地、财产,免去老人后顾之忧。对于与监护人亲情难舍不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按“三同四一”落实监管责任,建立举报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对责任缺失、监管不力的相关责任人,以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理。开展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评估,分类落实照料护理标准。以星级敬老院创建为抓手,在服务设施、院务文化、管理标准和康复训练等方面规范提升,提高入住老人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三)织密临时救助保障网。突出临时救助“救急难、托底线”功能,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工作机制,指导各镇规范高效审批1000元以下临时救助,对贫困对象突发性、紧迫性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救助额度,给予及时有效救助。

(四)织密教育资助保障网。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福彩公益金和临时救助资金,对低保家庭大学生每学年给予定额救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五)织密残疾人福利保障网。规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审定和动态管理,做好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与数据录入工作,及时足额发放“两项补贴”,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低保、救助、福利、慈善等关爱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

(六)织密留守儿童关爱保障网。扎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采集、分析运用管理工作,精准定位到村、识别到户、建档到人。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动态管理,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低保、救助、福利、慈善等关爱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基本生活与身心健康有保障。

(七)织密留守老人关爱保障网。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及时发放老龄津贴,符合条件的困难留守老年人按程序优先享受低保、救助、福利、慈善等关爱政策。配合卫健部门为留守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定期体检和上门巡诊等医疗服务。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力争2020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农村空巢留守老人集中活动提供平台。

(八)织密扶贫扶志激励保障网。注重贫困对象精神脱贫、志智双扶工作,规范“爱心超市”运行管理,大力倡导村民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鼓励激励机制,将“爱心超市”运行管理与“五星村”创建、新民风建设深度融合、有机推进,激发贫困对象内生动力,教育引导其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主人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