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案例
一、项目概况
平利县南城社区60岁以上老人746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5.6%。据调查摸底,60-69岁老人有481人,70-79岁老人有187人,80岁以上老人有 78人。其中,独居老人包括空巢老人20人,独身老人5人;失能半失能老人25人,贫困老人18人。本项目周期为2017年9月——2018年3月,重点服务对象为失能半失能的25位老人,同时辐射服务社区贫困老人、空巢老人、独身老人等有需要的老人。
项目针对社区特殊老人生理需求及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交往及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经济能力较弱及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等需求,通过建立组建专业社工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贴心负责的护工队伍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为老志愿服务队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以个案服务为重点,探索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有效模式。初步探索“问题—求助—回访”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在个案服务方面,社工通过前期的调研走访,了解老人的个人信息、身体情况、家庭情况、老人需求等,根据老人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整合各方资源、社区、社工、志愿者多方联动,为老人解决相关问题,并定期进行回访。
(二)以小组、社区活动为依托,设计参与广泛的主题活动。在个案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老人实际,贴紧老人身心生活,为老人设计有主题、有意义、有效果的小组,带领、帮助老人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老人除了看电视、打牌、晒太阳之外,体验更有趣更有参与感的晚年生活。
(三)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建构社区养老服务四方联动机制。形成“老龄办+社工+居委会+志愿者”的四方联动模式。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中心与购买方、居委会、志愿者、合作方等多方有效沟通并进行协同,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服务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工作。
(四)打造学习型养老护工队伍,有效回应老年人生活、护理需求。形成“服务—培训—服务—总结—提升—再服务”的专业化模式。中心邀请家政服务公司专业人员对护工进行专业服务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家政服务常识及工作职责,同时中心社工对护工讲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生理特点及护理技巧,使护工服务贴合老人的实际及需求。社工每月定期对护工的工作进行检查,询问老人对于护工服务的满意度,每月定期开护工服务总结会,针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进行提升,然后再服务老人,让老人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项目成效
(一)通过一对一的个案服务,切实解决了25名社区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在生活、经济、精神上的困难。项目团队通过定期走访,了解老人的实际需求及困难,为25名老人建档立卡,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为25名老人提供了个案服务200余次,社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设计“爷爷奶奶的营养午餐”子项目等,为老人解决了生活上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上的困难,同时也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
(二)通过开展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思主题小组,服务约200人次,搭建老人互助支持网络。项目团队开展的4个小组均取得较好的成效。项目根据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开展了共20节4个小组,合共服务约200人次。小组的开展,使老年人感受到“学到老活到老”的乐趣、也认识了更多的老年朋友,为老人搭建支持网络,也增强了老人社区融入感。
(三)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协同为老人生活提供便利。机构与平利县医院、平利县发国社合作开展义诊义剪活动、与喜盈门超市签订社区高龄老人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协议、与理发店签订义剪服务协议等,多次与南城社区居委会合作开展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上的不便。
(四)组织成立了一支由25名志愿者组成的平利县为老志愿服务队,通过双工联动(“社工+义工”)的互动模式开展志愿服务1300余人次。以户外招募、网络宣传、电话报名等方式,组建了一支由热心社会公益平利县为老志愿服务队。在周末及节假日期间,以社工带领志愿者队伍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社会工作模式通过定期探访、面谈、活动等形式为老人提供有关生活、精神层面的服务,让老人感受到晚年生活可以更美好。
(五)通过宣传活动等提升了项目的知晓度与社会影响力,引起社会对老人的广泛关注与敬爱。在开展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团队注重项目的宣传,通过项目单张发放、社工解说、微信公众号传播等方式,让社会人士了解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更加关注老年群体,掀起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好风气。